“三夏”時節,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河南省沈丘縣的田間,一輛輛大型收割機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撒歡”,一派豐收景象。
農民有“機”可乘
“‘三夏’農忙不再忙,全靠農機挑大梁。”留福鎮種糧大戶劉坤站在自家的地頭氣定神閑,“我原來種十多畝地,現在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800畝,今年種植小麥740畝。種的地雖然多了,卻比原來還輕松,因為現在收、耕、種全程機械化,‘三夏’大忙現在不再忙了”。
這幾年劉坤先后投入近30萬元,購置了多功能收割機、秸稈還田機、旋耕機、播種機、烘干機等農業機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并組建了宏偉種植專業合作社。
“一下子置辦這么多農機具,多虧了有農機補貼政策,一臺多功能收割機原價15.3萬元,享受補貼后,我自己只出了8.2萬元。”劉坤說。
近幾年沈丘縣機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今年全縣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488萬元,添置大型農機448臺(套)。目前全縣已擁有各種農機械25.6萬臺(套)、總動力159萬千瓦,全縣96%農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機械化水平提高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也加快了奪取糧食豐收的步伐。時下正值小麥收割高峰期,全縣所有農業機械已悉數上陣,馳騁在田野上。
給秸稈找出路
秸稈禁燒一直是夏收的“老大難”問題。今年,沈丘縣“堵輸”結合,從為秸稈找出路入手,對秸稈粉碎機、秸稈打捆機敞開補貼,“三夏”秸稈禁燒取得明顯效果。
在代營村的麥田里記者看到,前面的聯合收割機過后,后面的打捆機開始把麥秸打成棱角規范的捆,而后由購銷商直接裝車運走。村干部代建華告訴記者,打捆機是政府無償補貼給農機手的,打捆業務對農民分文不收,麥秸捆仍歸農民所有,可以直接賣給購銷商,也可以聯系養殖場、發電廠銷售。這樣平均一畝地可以為農民增收500元,因此很受農民歡迎。政府的大力支持,既避免了焚燒污染,又提高了秸稈的利用率。
黃營村民周立高興地說,“現在政府多操心、農民就省心。我們不動手、不花錢,秸稈也有了出路,村民再也不燒麥草了。”
留福鎮長李志堅告訴記者,農機手憑購買收割機的票據,可到鎮上免費安裝一臺粉碎機。收割機“嫁接”粉碎機就成了新型的“二合一”收割機器,收麥的同時直接將秸稈粉碎還田。這樣等于給土地施了一次“天然”肥料,又將秸稈對環境的污染降到了最低。既節省了生產成本,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三控”技術促夏種
在沈丘縣一些鄉鎮記者發現,很多大型收割機都是“收、耕、種”一條龍作業,前面麥子收過、秸稈粉碎還田,后面玉米等農作物已點播完畢。在農技人員指導下,控肥、控水、控藥的“三控”技術在夏種中推廣開來。
這離不開農業干部和農技人員的付出。沈丘縣主要負責農業的副縣長馬偉告訴記者,“三夏”時節,縣鄉干部及農業技術人員先后深入全縣22個鄉鎮,宣傳推廣玉米深松施肥精量播種、農機深松、秸稈綜合利用和玉米管理新技術,共制作流動展牌10塊,編印明白紙4000余份,現場解答16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0余份,控肥、控水、控藥的“三控”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推廣應用,為奪取秋糧農作物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信息來源:16-06-03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