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就是農業生產、加工、運輸、貯存等環節中以機械代替人工操作的工具,農業機械化水平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顯著標志。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農機部門以助推現代農業為目標,積極創新,扎實工作,農機化事業健康發展,農機化水平穩步提高。特別是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機購置補貼上升為全國“兩減免三補貼”惠農政策后,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切實改善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更加有力地促進了全省農機化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統計,2011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2927萬千瓦,比2003年增加999萬千瓦,農業機械持有量達到 360萬臺(件),其中大中型拖拉機持有量達到89萬臺,配套比顯著高;玉米收獲機持有量達6515臺,馬鈴薯收獲機持有量達到4155臺,分別為2003年底持有量的135倍和17.8倍。全省主要作物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55.2%,比2003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全省機耕、機播、機收率分別達到 68.3%、59.4%、33.6%,其中玉米農機化作業率達26.5%,薯類農機化作業率達32%,農業生產實現了由人力畜力作業為主向農機化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農機化水平的提升,不僅讓農民解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為剩余農民勞動力轉移創造了機遇,而且為農作物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實現農民增收翻番作出了貢獻。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情況下,相信農機化的春天在現代農業中將會越來越明媚。